9297威尼斯平台登录果树学重点实验室评估、考核材料
(2007~2009年)
1、实验室总体进展情况
9297威尼斯平台登录果树学重点实验室作为2004年第一批的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之一,经过第一、二轮六年(2004-2009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提升科研水平为先导,以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果树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B类)。围绕“科技兴农、科教兴皖”战略,立足安徽省,面向“三农”,不断完善果树学科“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功能。
2008年开始,省教育厅每年拟安排重点学科建设经费15.0万元;学校安排重点学科建设配套经费20.0万元,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农业部公益性(梨)行业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软籽石榴籽粒EST库的构建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发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新途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杜荆苷和异杜苷的生物合成及黄酮C-糖基转移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Ty1-Copia类逆转座子诱发苹果芽变的机理》,拟每年安排科研经费30万元用于重点实验室建设,这将对于果树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到2012年,努力把果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成设施先进、成果丰硕的国内知名的果树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力争博士研究生招生权的突破;争取将目前的校级果树学重点实验室建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2、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情况
果树学重点实验室总面积400m2,设分子生物学室,组织培养室,信息技术研究室和生理生化分析室四个分室、一个资料室、一个学术报告室、教室(新增)。主要进行果树非常规育种、苗木脱毒与快繁、果树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开发及果树生理生化分析研究。
9297威尼斯平台登录果树学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一览表
分支机构名称
|
主要职能
|
地点
|
面积
(m2)
|
分子生物学室
|
非常规育种研究
|
二教301
|
80
|
组织培养室
|
苗木脱毒与快繁
|
二教307
|
80
|
信息技术研究室
|
果树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研究
|
二教302
|
60
|
生理生化分析室
|
果树代谢与果实品质及农残分析
|
二教318
|
80
|
资料室
|
专业期刊阅览
|
二教313
|
20
|
学术报告室
|
学术交流
|
二教319
|
60
|
教室(新增)
|
研究生教学、小型会议
|
二教310
|
20
|
根据果树学重点学科和果树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重点研究方向发展需要,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以公共平台建设为主,公共使用大型仪器平台的建设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相结合,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我们已经购置了一批大中型仪器设备,为学科开展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各个层次的相关研究提供全方位服务,公共平台建设面积共300平方米,近三年购置仪器设备详见附表1,总计投入经费高达62.0万元,其中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为24.114万元。
3、实验室科研进展情况(包括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
承担的科研项目17余项,项目总经费合计434.5万元;2007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8年、2009年分别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审定“皖翠”猕猴桃、“安农美李”、“白玉石籽”、“红玛瑙籽”、“红玉石籽”、“皖83”黄桃、“早伏酥”梨、“皖金”猕猴桃等8个果树新品种,进行“南方棚室栽培果树适宜品种筛选、休眠调节及栽培新技术研究”、“砀山梨主要病害研究”、“梨新品种“早伏酥”的选育与示范”3个成果鉴定,制定并审定通过“砀山酥梨病虫害防治规程”和“砀山酥梨采收及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2个省级地方标准。
4、实验室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情况
(1)研究生培养
2007~2009年共计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推广硕士毕业生26人,具体详见下表。
姓名
|
导师
|
研究方向
|
论文题目
|
年级
|
孙骞
|
杨军
|
生理及生物技术
|
钾营养对中华猕猴桃生理特性及果品质量影响的研究
|
07届
|
杨夫臣
|
徐凯
|
生理及生物技术
|
南方地区欧亚种葡萄果实着色机理与调控研究
|
07届
|
朱迎弟
|
朱立武
|
种质资源及生物技术育种
|
安徽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种质资源的ISSR研究
|
07届
|
唐忠建
|
朱立武
|
种质资源及生物技术育种
|
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S基因研究
|
07届
|
叶振风
|
朱立武
|
种质资源及生物技术育种
|
草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和抗除草剂Bar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07届
|
张小桐
|
李瑶
|
果树生态
|
猕猴桃对溃疡病抗性评价指标的研究
|
07届
|
樊建峰
|
李绍稳
|
计算机在园艺学上的应用
|
基于数据挖掘的红色籽用西瓜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
07届
|
汪伟伟
|
李绍稳
|
计算机在园艺学上的应用
|
基于虚拟仪器和案例推理的砀山酥梨黑星病预测系统研究
|
07届
|
潘刚
|
徐凯
|
生理及生物技术
|
不同光质对草莓光抑制的影响
|
07届
|
朱勤
|
朱立武
|
园艺 种植业
|
栝楼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
|
07届
|
沈进
|
朱立武
|
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
|
中国石榴资源初级核心种质构建及其ISSR分子标记研究
|
08届
|
潘海发
|
徐义流
|
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
|
矿质营养水平对砀山酥梨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08届
|
刘秀清
|
章铁
|
果树生态
|
栗茶间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08届
|
雷鸣
|
徐凯
|
果树栽培生理
|
植物生长调节剂﹑糖﹑光质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08届
|
朱秀蕾
|
朱立武
|
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
|
抗除草剂bar基因工程菌构建与草莓叶片再生体系的研究
|
08届
|
张绍阳
|
杨军
|
果树栽培生理
|
钾营养水平对油桃光合特性和果实质量影响的研究
|
08届
|
李贺勤
|
方从兵
|
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
|
野葛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新途径酶学证据的初步研究
|
08届
|
刘新荣
|
高丽萍
|
果树栽培生理
|
白藜芦醇及其二聚体的制备以及在葡萄果实生长中的变化研究
|
08届
|
程磊
|
李绍稳
|
计算机在果树上的应用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红籽瓜数量性状遗传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
08届
|
丁增成
|
朱立武
|
园艺 种植业
|
紫叶酢浆草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与组织器官诱变研究
|
08届
|
李兵伟
|
朱立武
|
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
|
砀山酥梨花粉直感现象研究
|
09届
|
陈捷
|
朱立武
|
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
|
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幼果内源激素和果实品质及萼片发育的影响
|
09届
|
葛新玲
|
朱立武
|
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
|
猕猴桃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09届
|
孙晓莉
|
章铁
|
同位素在园艺学中的应用
|
蝴蝶兰60Coγ射线诱变育种的初步研究
|
09届
|
张娟娟
|
方从兵
|
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
|
“丰香”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主要氨基酸组分的HPLC分析
|
09届
|
赵庆庭
|
朱立武
|
园艺 种植业
|
砀山酥梨叶片与土壤矿质营养研究
|
09届
|
(2)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
在学科建设规划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在认真分析原学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通过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对年经教师的培养等措施,2008年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果树学博士一名,2006年以来鼓励3名在职年经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现已有一名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在学科团队建设上,组建了相对合理、稳定的学科团队,团队由10人组成,其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博士5人、硕士5人。
5、实验室对外合作交流情况
鼓励学科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2008~2009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人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5人次;与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联合攻关、试验研究协议书;积极开展团队内部的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提升学科的科研水平。
6、实验室制度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
(1)科研平台构建
在学科建设中,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学科建设工作,明确建设任务目标,制定检查考核方法。2007年以来,购置仪器设备、图书软件、添置办公设备和建设基地等学科经费60余万元,其中果树学重点实验室经费24.114万元,改善了研究和办公条件。
在校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购置了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荧光显微镜、-80℃超低温冰箱、凝胶成像系统等试验设备,使试验由原来的基因组DNA水平发展到RNA表达水平;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保障,办公室和会议室的改造进一步改善科研人员的办公条件。
积极参与我校农业园果树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新建了石榴资源圃5亩;引进梨特色品种资源30余份、建成资源圃10亩;计划年底再建梨杂交育种圃20亩。
(2)创新管理机制
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全面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导师负责在科学研究中培养研究生,并从科研经费中对研究生进行资助。建立更为完善的研究生资助体系,设立研究生助研、助管岗位,调动了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积极性,研究生共同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和科研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7、实验室专项经费使用情况
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经费预算安排
|
2007年度
|
2008年度
|
2009年度
|
合计
|
8.0
|
8.0
|
8.0
|
24.0
|
支出情况
|
支出金额(万元)
|
1、 实验室改装支出
|
1.554
|
2、 紫外分光光度计
|
8.0
|
3、 小型仪器设备(数显糖度计、硬度计、液氮罐等)
|
2.1
|
4、 生物试剂、药品、测序等支出
|
4.9
|
5、 购置空调、冰箱、计算机、色谱柱等支出
|
3.5
|
6、 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差旅、论文版面费
|
0.95
|
7、 购置高压电泳仪、测序电泳槽
|
1.21
|
8、 橱窗
|
0.8
|
9、 差旅费
|
1.1
|
合计支出
|
24.114
|
8、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建设计划
(1)场地限制
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添置,实验室面积出现严重不足,导致仪器设备没有空间放置,学院的用房也非常紧张。只有等到学校的科技大楼盖成以后,才能解决场地限制的问题。
(2)设备基础薄弱
近几年虽然实验室增加了部分试验设备,但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实验仪器设备普遍陈旧、老化,尤其是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短缺,实验室人员力量薄弱,远远满足不了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应当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学科队伍建设方面
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队伍建设。学科后续队伍培养不到位,优秀青年骨干人员相对缺乏,中青年后备带头人的学术积累和影响力尚不足以支撑团队。人才引进困难。计划2009年引进果树学特聘(讲席)教授和果树学专任教师(博士)各1名,至今未能完成指标。学术队伍人才整合不够充分,梯队组成人员分散在不同单位,稳定性不够,将会影响到整体水平。希望进一步整合、完善学术队伍。
附表1:大型仪器设备添置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基础设施名称
|
添置/建设时间
|
价格(万元)
|
设备/基础设施
主要用途
|
已服务工作总机时(小时)
|
1
|
紫外分光光度计
|
2009
|
136000.00
|
试验
|
正在办理手续
|
2
|
高速冷冻离心机
|
2008
|
98000.00
|
试验
|
45
|
3
|
倒置荧光显微镜
|
2009
|
150000.00
|
试验
|
80
|
4
|
PCR仪器
|
2008
|
58000.00
|
试验
|
750
|
5
|
超低温冰箱(-80℃)
|
2009
|
40000.00
|
试验
|
4500
|
6
|
分子杂交炉
|
2009
|
15000.00
|
试验
|
30
|
7
|
凝胶成像系统
|
2008
|
45000.00
|
试验
|
500
|
8
|
精密水浴锅
|
2009
|
9200.00
|
试验
|
50
|
9
|
水浴锅
|
2009
|
2800.00
|
试验
|
200
|
10
|
台式pH计
|
2009
|
2300.00
|
试验
|
35
|
11
|
数显手持糖度计
|
2009
|
5700.00
|
试验
|
200
|
12
|
数显果实硬度计
|
2009
|
2000.00
|
试验
|
100
|
13
|
果实硬度计
|
2009
|
1200.00
|
试验
|
100
|
14
|
办公座椅、会议桌等
|
2009
|
15540.00
|
办公
|
|
15
|
液氮罐
|
2008
|
5700.00
|
试验
|
|
16
|
电脑三台
|
2009
|
13800.00
|
办公
|
|
17
|
液晶电视
|
2009
|
7600.00
|
教学、会议
|
|
18
|
空调
|
2009
|
4000.00
|
试验
|
|
19
|
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
|
2008
|
7680.00
|
办公、试验
|
|
附表2:科研情况
附表2-1:承担项目(课题)一览表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起止时间
|
经费
(万元)
|
项目来源及类别
|
实施状况
|
1
|
梨“高改”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
朱立武
|
2007~2010
|
66.0
|
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
|
在研
|
2
|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
朱立武
|
2009~2013
|
350.0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
在研
|
3
|
砀山梨产业化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
朱立武
|
2009~2011
|
24.0
|
科技部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
在研
|
4
|
软籽石榴新品种及其标准化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
|
朱立武
|
2007~2009
|
50.0
|
科技部成果转化
|
在研
|
5
|
“皖83”黄桃新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
|
朱立武
|
2009~2011
|
30.0
|
安徽省成果转化
|
在研
|
6
|
软籽石榴籽粒EST库的构建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发掘
|
张水明
|
2010~2012
|
20.0
|
国家自然基金
|
在研
|
7
|
草莓果实糖积累的代谢谱分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方从兵
|
2008~2009
|
15.0
|
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
|
在研
|
8
|
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生物合成及黄酮C-糖基转移酶的研究
|
方从兵
|
2007~2009
|
30.0
|
国家自然基金
|
在研
|
9
|
Ty1-copia类逆转座子诱发苹果芽变的分子机理
|
孙俊
|
2007~2009
|
10.0
|
国家自然基金
|
在研
|
10
|
“皖83”黄桃新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中试与示范
|
朱立武
|
2009~2011
|
9.0
|
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
在研
|
11
|
早熟梨新品种选育与对比试验研究
|
贾兵
|
2009~2010
|
5.0
|
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
在研
|
12
|
不同属、种间S单元型特异性识别功能研究
|
衡伟
|
2009~2010
|
2.0
|
9297威尼斯平台登录稳定和引进人才科研资助项目
|
在研
|
13
|
中华猕猴桃优质高效新品种选育
|
朱立武
|
2007~2008
|
3.0
|
省重点科研计划
|
已结题
|
14
|
辐照处理制备高性能木质纤维材料
|
章铁
|
2006~2009
|
30.0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
已结题
|
15
|
松墨天牛辐射不育技术
|
章铁
|
2006~2009
|
55.0
|
“十一五”科技支撑
|
已结题
|
16
|
基于WebGIS的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
李绍稳
|
2005~2007
|
50.0
|
合肥市科研计划重点项目
|
已结题
|
17
|
农业知识网格的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
|
李绍稳
|
2006~2008
|
50.0
|
国家“863”计划
|
已结题
|
附表2-2获奖成果
获奖成果名称
|
类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年度
|
主要完成人
|
怀远石榴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
安徽省科技进步
|
二等奖
|
2007年
|
朱立武(1)
|
早熟大果形李新品种选育及丰产技术研究
|
安徽省科技进步
|
三等奖
|
2008年
|
朱立武(1)
|
黄桃罐藏专用型新品种“皖83”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推广
|
安徽省科技进步
|
三等奖
|
2009年
|
9297威尼斯平台登录(1)
朱立武(2)
|
|
|
|
|
|
|
|
|
|
|
附表2-3其它科研成果(专利、品种、鉴定成果、标准等)
序号
|
名称
|
类型/类别
|
授权、批准号
|
完成人
|
获准部门
|
1
|
皖翠
|
新品种
|
|
朱立武
|
安徽省科技厅
|
2
|
安农美李
|
新品种
|
|
朱立武
|
安徽省科技厅
|
3
|
白玉石籽
|
新品种
|
|
朱立武
|
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
|
4
|
红玛瑙籽
|
新品种
|
|
朱立武
|
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
|
5
|
红玉石籽
|
新品种
|
|
朱立武
|
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
|
6
|
皖83
|
新品种
|
|
朱立武
|
安徽省科技厅
|
7
|
早伏酥
|
新品种
|
|
朱立武
|
安徽省科技厅
|
8
|
皖金
|
新品种
|
|
|
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
|
9
|
南方棚室栽培果树适宜品种筛选、休眠调节
及栽培新技术研究
|
鉴定成果
|
|
朱立武
|
安徽省科技厅
|
10
|
砀山梨主要病害研究
|
鉴定成果
|
|
朱立武
|
安徽省科技厅
|
11
|
梨新品种“早伏酥”的选育与示范
|
鉴定成果
|
|
朱立武
|
安徽省科技厅
|
12
|
酥梨病虫害防治规程
|
标准
|
|
朱立武
|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技术监督局
|
13
|
砀山酥梨采收及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
|
标准
|
|
朱立武
|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技术监督局
|
附表2-4论文、著作
序号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作者
|
期刊名称
|
发表时间
|
期刊类别
|
是否SCI、EI收录
|
1
|
Study on Pear (Pyrus spp.)
Germplasm Resources Collected
at the Protection District of
‘Dangshansuli’ by ISSR Markers
|
Liwu Zhu
|
Hort. Environ. Biotechnol
|
2009
|
EI
|
EI收录
|
2
|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Chinese bayberry
(Myrica rubra Sieb. & Zucc.)
|
Shui-Ming Zhang
|
Conserv Genet
|
2009
|
SCI
|
SCI收录
|
3
|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Bayberry (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 Accessions Revealed
by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
Shui-Ming Zhang
|
HortScience
|
2009
|
SCI
|
SCI收录
|
4
|
Characterisation of RNaseH-LTR
sections of Ty1-copia retrotran-
sposons in apple and fingerprint-
ing of four apple clones
by S-SAP analysis
|
Jun Sun
|
The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
2009
|
SCI
|
SCI收录
|
5
|
石榴新品种‘白玉石籽’
|
朱立武
|
园艺学报
|
2009
|
国家核心
|
|
6
|
罐藏专用黄桃新品种‘皖83’
|
朱立武
|
园艺学报
|
2009
|
国家核心
|
|
7
|
安徽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种质资源AFLP研究
|
朱立武
|
果树学报
|
2009
|
国家核心
|
|
8
|
|
朱立武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
国家级
|
|
9
|
软籽石榴新品种白玉石籽的选育
|
叶振风
|
中国果树
|
2009
|
国家级
|
|
10
|
早熟大果型李新品种‘安农美李’
|
朱立武
|
园艺学报
|
2008
|
国家核心
|
|
11
|
Identification of S-genotypes
and novel S-RNase alleles in
Prunus mume.
|
Wei Heng
|
The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Biotechnology
|
2008
|
SCI
|
SCI收录
|
12
|
Identification of S-genotypes
and novel S-RNases in native
Chinese pear
|
Wei Heng
|
The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Biotechnology
|
2008
|
SCI
|
SCI收录
|
13
|
砀山地区中晚熟梨品种果实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判
|
贾 兵
|
梨科研与生产进展(四),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8
|
国家级
|
|
14
|
猕猴桃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
朱立武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
国家级
|
|
15
|
中华猕猴桃新品系“特选-815”生物学特性及其果实耐贮性研究
|
朱立武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
国家级
|
|
16
|
中国石榴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
朱立武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
国家级
|
|
17
|
草莓抗除草剂bar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检验
|
朱立武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
国家级
|
|
18
|
|
朱立武
|
园艺学报
|
2007
|
国家核心
|
|
19
|
猕猴桃品种“皖翠”芽变位点的SCAR标记研究
|
朱立武
|
|
2007
|
省级
|
|
20
|
|
贾兵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
省级
|
|
21
|
“丰香”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主要氨基酸组分的HPLC分析
|
方从兵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
省级
|
|
22
|
PAL和4CL酶专一性抑制剂处理对野葛异黄酮生物合成的影响
|
方从兵
|
|
2009
|
省级
|
|
23
|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
宋江华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
省级
|
|
24
|
钾营养水平对艳光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杨军
|
|
2008
|
省级
|
|
25
|
钾营养对中华猕猴桃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杨军
|
|
2007
|
省级
|
|
26
|
栗茶间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
章铁
|
|
2008
|
国家级
|
|
27
|
蝴蝶兰^60Coγ射线辐照材料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
章铁
|
|
2009
|
国家级
|
|
28
|
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章铁
|
经济林研究
|
2007
|
国家级
|
|
附表3: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表
年度
|
引进人才
|
晋升教授
|
晋升副教授
|
培养博士
|
培养硕士
|
2007
|
1
|
1
|
0
|
0
|
10
|
2008
|
1
|
0
|
1
|
0
|
10
|
2009
|
0
|
0
|
1
|
1
|
6
|